股票融资什么意思
撰文:泊君Parkman
封面: 《都市传说解体中心》官方宣传片截图
前言
所谓都市传说,是指那些人们口耳相传的或恐怖、或诡异的民间故事、怪谈,比如高速婆婆、不明飞行物、天蛾人等。我们通常很难解释都市传说究竟有着何种魅力,能吸引许多人长年乐此不疲地谈论它们,也许是情节中让人汗毛直立的恐怖元素令怪奇爱好者上瘾?也许是故事里悬而未决的谜团让理性主义者们不断追问?于 2 月 13 日发售的《都市传说解体中心》(Urban Myth Dissolution Center)兼具这些特点,气质独特,在宣发期间就吸引了不少玩家的注意。
这究竟是一款怎样的游戏?下文将结合 indienova 对开发团队墓场文库(4 人独立团队,工作室位于日本神户)的采访,聊聊本作塑造的游戏体验。
(为避免剧透,文中部分引例会以“某种误导性的方式”呈现)。
展开剩余90%搜查
虽然都市传说这个主题看似玄乎,但《都市传说解体中心》本质还是一部推理作品。在各种机缘巧合下,主人公福来蓟开始为“都市传说解体中心”工作,负责调查现实中的诅咒、凶宅等,“锁定”都市传说,从现场和互联网发现线索及证据,剥开其神秘诡异的表象,最后直指都市传说背后的真相,这就是“解体”的含义。
在案发现场四处调查是许多推理游戏的经典玩法,而本作特色的念视系统又为搜查环节增加了新的维度。简单来说,主人公戴上眼镜后,可以通过念视这一特殊能力,看到幽灵鬼怪的出现,但这实际上是场景中来自过去的痕迹。在常规的调查问话以外,通过念视来调查来自过去的情报是本作的重要一环。当情报齐全,便能组合成一个个新的推论,逐步向事件的真相靠近。
能观察到过去的搜查系统其实已经不算新鲜,不过,游玩《都市传说解体中心》时,开启念视的体验就像在开盲盒。何出此言?这来源于该系统的两个方面:一是未知,玩家不会知道开启念视的瞬间会迎来怎样的“惊吓”;二是对这些未知的艺术化渲染,未知的信息会变成角色眼中的“妖魔鬼怪”。
主人公(以及玩家)并不知道一个场景过去曾发生过什么,也正因此,那些尚不能理解的现象,便只能以极其怪异的模样出现。本以为是稀松平常的小路,用念视探看,竟有非人之物在徘徊;看似普通的房间,究其过去,却曾血迹斑斑。游戏没有 Jump Scare 式的恐怖元素,但上述这类场景也塑造出了一定的恐怖感,值得一提的是,为了增强画面表现力,开发团队有意限制了像素美术的色彩数量,鲜红色的“幽灵鬼怪”在以蓝色为主基调的游戏画面中显得更加引人注目。于是,在独特美术的加持下,开启念视的瞬间有时会给予感官和理性层面的双重强烈冲击——这里发生过什么?为什么会变成这样?玩家在因场景中的异象吃惊之余,无数疑问也会冲入脑海。
当事物只是展现其恐怖一面时,难免会吓到玩家,令其心生惧意,不愿靠近。然而,当距离拉远,安全得到保障之时,恐怖便转化为诡异,成为玩家心中一根引发瘙痒的刺,驱动玩家推进游戏、解决问题。而念视系统正是借助时间差的设定,在都市传说这一带有恐怖要素的特殊题材下,有效拉远了玩家与这些鬼怪的距离,化恐怖为诡异,吸引玩家迫切地进行更多调查,获取信息,一边满足好奇,一边了解事件的真相。
开发团队提到,透过眼镜所看到的“东西”本身也具有深意,在结局之后,玩家对念视下的景象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理解
在墓场文库的设想中,“戴上眼镜就能看到另一个世界”的直观和神秘感是念视系统的特色。而纵览游戏的实际表现,这套看似简单的系统在玩法、叙事、演出等方面均扮演着重要角色,同时也与都市传说这一主题深度关联,令人印象深刻。
长久以来,都市传说都流行于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,而时间来到现代,互联网浪潮让都市传说的传播更为容易。于是,开发团队顺理成章地推出了本作另一个重要的搜查系统:SNS(社交网络服务)调查。
游戏中,除现场搜查外,玩家还需要在社交媒体上寻找事件的相关线索,了解大众的观点。正如现实中的网络环境,在 SNS 调查的过程中,不仅包含有价值的信息,谣言、无根据的恶意中伤等无用甚至负面的信息也会频繁出现。在墓场文库看来,这种负面情绪才是都市传说中那些“邪恶诅咒”或“恐怖怪异”的源头。所以,游戏故事里,这种人性的恶也是种种恶性事件的催化剂。而游戏借由都市传说这一主题催生出 SNS 调查为核心玩法,并在故事中发起对“网络舆论”这一社会议题的探讨,看似不相关的单元因此建立起了有机联系,同时紧密围绕核心玩法展开,可谓本作的亮点之一。
顺带一提,本作的本地化质量上乘,其中“网络言论”的文本翻译有意识地融入了华语圈的网络语言及习惯,本土玩家的阅读体验可称亲切。与此同时,开发团队选择的素材中,一半是日本著名的都市传说,另一半则是世界范围内知名的都市传说,无论玩家是否熟悉日本文化,都可以放心一试。
推理
在墓场文库的设计考量中,比起用充满挑战性的问题难住玩家,降低门槛、让所有人都能顺利地完整体验游戏是更优先的事项。首先,本作没有游戏失败的设定,即便多次选择错误,自动减少的选项数量也能确保玩家无论如何都能推进流程。其次,和许多同类游戏相比,本作的推理环节难度相对稍低——流程中总结搜查信息的频次较高,生怕玩家跟不上剧情的推理进度,可以说玩家是在担当侦探角色,思考、破案,而从另一方面,也可以说是游戏手把手带着玩家走完了搜查、推理、揭示案件的流程。
这一设计思路有利有弊,轻量化的推理流程能保证不同基础的玩家均能顺利推进游戏进度,但也在叙事上做出了一些牺牲。稍显频繁的提示意味着案件的谜底对玩家会变得更容易猜测,故事也就少了几分悬疑魅力,进入后期,当玩家已经熟悉游戏的流程框架时,这个问题会变得更加突出。
不过,大部分时候,本作的故事节奏仍然保持了足够的舒适度。比如,“解体”环节的设置恰到好处,每逢此时,玩家往往处于大致理解事件样貌,但仍有一些细节没想明白的状态,而游戏也便在线索集齐之际马上进入真相揭晓环节,毫不拖泥带水,将玩家的游玩兴趣保持到最后一刻。
不仅如此,这种保持玩家游玩兴趣的“魔法”也体现在游戏的叙事结构上。本作由 6 个各自独立、又由一条主线相关联的单元故事组成,每个单元的游戏时长都在两个小时左右。
“我们团队一直希望打造‘一小时即可通关的游戏’,让玩家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完整的故事体验。在与集英社游戏共同企划本作时,我们提出了‘短时游戏+单元剧’的概念,让游戏每一章都像电视剧或漫画的一集,既能带来足够的满足感,又能保持故事的连贯性。”
——墓场文库
“我们团队一直希望打造‘一小时即可通关的游戏’,让玩家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完整的故事体验。在与集英社游戏共同企划本作时,我们提出了‘短时游戏+单元剧’的概念,让游戏每一章都像电视剧或漫画的一集,既能带来足够的满足感,又能保持故事的连贯性。”
——墓场文库
有趣的是,本作的许多方面也在试图还原日剧的质感,无论是单元剧的故事结构,抑或每个故事中固定出现的“锁定”和“解体”环节,又或者每个章节尾声时响起的 JPOP 音乐。如果玩家对日剧相对熟悉,应该会从本作中发现一些似曾相识的手法。
当然,由于每个单元故事的体量不大,本作的案件设计大多不复杂。真相揭晓时,玩家可能会感叹“原来如此”,但鲜少会有豁然开朗的巨大畅快。这样的体验足以让一般玩家满足,只不过对推理爱好者来讲,可能就有些不太过瘾。毕竟,展示谜面时离奇的氛围冲击力十足,但谜底却出乎意料的简单,未免会有落差。
不过,这也就像现实中的许多都市传说一样,骇人听闻的传言背后,其真相也往往单纯到让人不禁苦笑:人们口口相传的神秘怪物也许只是少数亲见者眼花看错,恐怖的灵异现象也可能仅是以讹传讹的结果。话说回来,研究都市传说的乐趣大概也并不全在于探根求底,在令人背脊发凉的恐怖氛围中,去探索、思考、再构建都市传说成因的过程,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。
从游玩体验来看,本作也更像是“社会派”推理作品 [1],比起复杂的逻辑和谜题,故事更多侧重于“网络舆论”这一社会议题:成千上万双眼睛对一个普通人的审视足以把人逼疯,因莫须有的谣言而发起的无端攻击也可能酿成悲剧。墓场文库对此解读为,“《都市传说解体中心》并非强调高难度推理的游戏,也不希望让恐怖元素吓到玩家,与之相对的,在叙事和演出上,游戏特别强调了都市传说背后‘人性’的恐怖。”从这一角度去审视,本作确实呈现了一系列贴合游戏主题的优秀案件设计。
如果游戏的故事以这种状态一直走向结尾,已不失为一部可圈可点的佳作,只是欠缺惊喜。然而,故事最后揭晓的终极反转——或者说叙述性诡计,却展示了开发团队渴求一鸣惊人的野心。只不过,在我的体验中,此处设计却呈现出一点危险的信号。
本作的叙述性诡计足够意外、足够令人大跌眼镜,联系游戏中部分不自然的细节和设定,确实也能自洽。但问题在于,此处叙述性诡计并不解答游戏主线中的任何问题(或者说此时明面上的所有疑问已经都解决了),于是,比起揭晓真相带来的恍然大悟,这一设置反而有了一些“为了反转而反转”的生硬感——毕竟“问题”从一开始就鲜有被提起过,展示“答案”也就显得意义有限。更何况,若是细究下去,用此处反转所带来的视角转变去重新回顾本作的部分情节,又会产生某些细节是否合理的疑问。综合来看,本作终极反转的效果绝对惊人,想必会有许多玩家大为震撼,但对于另一部分追求严谨设定的玩家,此处反转恐怕难以令人完全信服。
结语
传说或妖怪是日本推理作品的经典主题,而在墓场文库看来,“都市传说”正是对上述神秘元素的现代化演绎。这个自带悬疑色彩的主题与推理作品有着出色相性,而《都市传说解体中心》也通过立体化的设计而显得与众不同。游戏里,都市传说不只是案件设计的包装,通过念视系统进行的直观演出也让人过目难忘,由此引申出的 SNS 调查,不仅是故事主题的载体,更将虚构的情节映照到现实。本作对都市传说这一概念的“解体”可说是层层深入。
另一方面,游戏平抑了推理难度,也因此,能让更多玩家专注、投入于故事的发展,算是有舍有得。考虑到本作独特的日剧质感所带来的叙事氛围,优先保证体验的连贯性相当重要。
而回顾本作的故事体验,也就像看完一部日剧:令人难忘的总是那些充满个性的人物和出乎意料的剧情发展,尽管存在一些细节问题,但敌不住故事和音乐对情绪的出色引导,待剧集结束后回想起来,这总归是一次值得的体验。
[1] 强调推理小说不应只是推理,更应当反映并描写现实社会,此派推理小说较注重于社会写实(引自推理小说 Wiki 页面)。
图片:如无特别说明,文中图片均来自游戏截图或作者自制
* 本文内容系作者独立观点股票融资什么意思,不代表 indienova 立场。未经授权允许,请勿转载。
发布于:北京市